夏、商、西周及春秋時代屬甌越地。戰國先屬越地,后歸楚國。秦屬閩中郡。西漢初屬東甌國,武帝建元年間屬會稽郡,始元二年(前85)屬揚州會稽郡回浦縣。東漢永建四年(129)之前屬揚州會稽郡章安縣,其后至三國、西晉屬揚州臨海郡永寧縣。東晉太寧元年(323)屬永嘉郡永寧縣,寧康二年(374)屬永嘉郡樂成縣。其后至南北朝、隋、唐、五代、宋、元、明初,隨樂成縣(五代后梁時改樂清縣)并、設而變更。期間,唐會昌二年(842)前后在縣境置玉瑠鎮,北宋時期為樂清縣玉環鄉一部分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),因倭寇擾邊,漩門港以南島嶼全部被遷棄;成化十二年(1476),樂清縣山門、玉環2鄉6都劃歸太平縣(今溫嶺市),隸臺州府,縣境港北地區歸太平縣,港南地區被樂清、太平游民私種。清順治十八年(1661),鄭成功據廈門抗清,朝廷下令撤邊海30里,玉環全境被遷棄。雍正六年(1728),設玉環廳為溫州分府,政務直隸省。1912年,改廳為縣,屬溫處道(1914年6月改為甌海道)。1927年廢道縣制,直屬省管。1932年建立行政督察區,屬溫州轄區。
1949年4月設港南、楚門、溫西3區。7月,溫西區劃歸溫嶺縣。9月,港南區分設城區、坎門2區。10月,設楚門、坎門、城區、三盤4區。1950年6月,從楚門區分設鹽特區,全縣調整為5區49鄉鎮。1952年8月,從城區劃出陳岙、雙峰、普竹、青嶼、古城,從坎門區劃出朝陽、古順,建陳嶼區。10月,三盤區分為洞頭、大門2區。至年底,全縣設7區79鄉鎮。1953年5月,洞頭、大門2區19鄉鎮析出建洞頭縣。1956年2月,實行農業合作化,設環山、坎門、楚門3個直屬鎮,城南、青馬、沙鱔、蘆浦、里黃、雞山6個直屬鄉,及楚門、陳嶼2區所轄13個鄉鎮。12月,恢復坎門區。1957年4月,恢復西臺、雙龍2鄉;10月,恢復古順鄉;12月,建和平、田馬2鄉,恢復城區,設4區27鄉鎮。1958年7月,洞頭縣建制撤銷,屬地重歸玉環縣。11月,以區為單位實現人民公社化,設楚門、玉城、坎門、陳嶼、洞頭、大門6個人民公社,下轄46個生產大隊(后又稱管理區)。
1959年4月,玉環縣建制撤銷,洞頭、大門2個人民公社劃歸溫州,其余并入溫嶺縣,仍屬溫州轄區;至7月底先后撤銷雙嶺、長嶼、民主、工交、鱔塘、九青、南北、楓水8個生產大隊,建坎門、環山、城南、青馬、沙鱔管理區。9月,環山、楚門、坎門、清港4個管理區恢復鎮建制。1960年9月,陳嶼公社撤銷,并入玉城公社。1961年9月,撤銷楚門、玉城、坎門3個人民公社,恢復區公所建制;10月將管理區(生產大隊)改制升格為人民公社,同時將和平管理區并入坎門鎮。
1962年4月,玉環縣建制恢復(不含洞頭縣地),屬臺州轄區。11月,玉城區撤銷,環山、城南、青馬、沙鱔4個公社改為直屬公社,原陳嶼區恢復。至1967年1月,設楚門、坎門、陳嶼3區,楚門、坎門、環山3鎮(環山為直屬鎮),清港、凡塘、龍巖、芳杜、桐麗、密溪、外塘、田馬、干江、棧臺、海山、蘆浦、西臺、雙龍、里黃、雞山、披山、陳嶼、鮮疊、古城、普青、古順、福山、城南、青馬、沙鱔26個人民公社(原生產大隊升格為人民公社,城南、青馬、沙鱔為直屬公社)。1977年恢復玉城區建制,轄原環山、城南、青馬、沙鱔4個直屬鎮社。1980年1月,環山鎮更名城關鎮。1982年8月,城南公社更名環城公社。1983年10月至1984年4月,實行政社分設,恢復鄉級建制。至1986年底,設楚門、玉城、坎門、陳嶼4區,楚門、清港、沙門、城關、坎門、陳嶼、鮮疊7鎮,凡塘、芳杜、田馬、密溪、龍巖、干江、棧臺、蘆浦、外塘、海山、青馬、環城、沙鱔、西臺、雙龍、里黃、雞山、披山、古順、古城、普青、福山22鄉。1987年3月,從雞山鄉析出洋嶼島建新洋鄉。1991年3月,從楚門區析出外塘、凡塘、芳杜3鄉和清港鎮,建清港區。
1992年4~5月實施撤區擴鎮并鄉,設城關、楚門、清港、干江、坎門、陳嶼、鮮疊、沙門8鎮和龍溪、雞山、蘆浦、海山4鄉。1993年11月,省政府批準設立浙江省玉環大麥嶼經濟開發區。1994年7月,大麥嶼經濟開發區與陳嶼鎮合署辦公。9月,蘆浦撤鄉建鎮。2000年6月,撤銷城關、坎門、陳嶼3鎮,建立珠港鎮。2001年11月,撤銷鮮疊鎮,轄區并入陳嶼辦事處。全縣設珠港、楚門、清港、蘆浦、干江、沙門6鎮和龍溪、雞山、海山3鄉。2009年8月,撤銷珠港鎮及其下設辦事處,建立玉城、坎門、大麥嶼3個街道。
全縣設玉城街道、坎門街道、大麥嶼街道、楚門鎮、清港鎮、蘆浦鎮、干江鎮、沙門鎮、龍溪鄉、雞山鄉、海山鄉3街道5鎮3鄉。其中,楚門鎮入選浙江省省級小城市培育試點鎮,沙門鎮為浙江省省級中心鎮。2012年末,全縣戶籍人口總數42.55萬人。